甲午中日战争中有多少英雄殉国

1.沈寿昌——“济远”舰帮带
字清和,1863年出生,江苏省上海县洋泾镇(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)人。沈寿昌自幼聪明,1875年以第四批留美幼童(同学有詹天佑、唐绍仪、严复等人)赴美国学习,之后在挪威大学攻读理化以及轮机和航海。
后清政府创办海军,将留学生召回。沈寿昌奉命回国后在北洋海军服役,担任威远舰二副。此后于1882年参与平定由日本人挑起的朝鲜内乱。1889年沈寿昌升“济远”舰帮带(副舰长),兼领大副。
1894年7月25日“济远”等舰船由牙山返航,驶抵丰岛海面时,突然遭到日舰“吉野”等三舰袭击。管带方伯谦躲却入舰舱房备事,而沈寿昌当机立断,登上瞭望台,指挥炮手进行反击。海面上顿时炮声隆隆,硝烟弥漫。突然一发炮弹击中“济远”舰瞭望台,一块弹片飞入了在指挥反击的沈寿昌头部,当场壮烈牺牲。如今沈寿昌的墓址纪念碑位于上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体育馆附近。
2.左宝贵——广东高州镇总兵
字冠廷,回族,1837年出生,山东费县地方镇(今属平邑县)人。左宝贵出身贫寒,1856年携两弟投效江南大营,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。从军39年,其间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、热河金丹教起义。因作战勇敢,被提升为建威将军、记名提督、广东高州镇总兵。
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,左宝贵率领奉军4营与其他三路大军进驻平壤。日军分路进攻平壤前夕兵力单薄,左宝贵主张出其不意,聚而歼之,遭到叶志超的否决。日军大部保卫平壤后,主帅叶志超竟然主张逃跑。左宝贵力主坚守,并派亲兵将叶志超监控起来。
9月15日拂晓时分平壤之战打响,日军与集中三分之一的兵力围攻左宝贵驻守的玄武门、牡丹台一线。经过激战,占据优势的日军最终攻占平壤的制高点牡丹台。正在玄武门指挥作战的左宝贵,见牡丹台失守,“知势已瓦解,志必死”,于是身穿御赐衣冠翎顶和黄马褂,亲自燃放大炮。酣战间,一炮弹飞来,弹片击穿左宝贵肋下。左宝贵负伤不退,裹创再战,不久,又一弹飞至,左宝贵的身体已被炮弹击穿,壮烈殉国。
3.邓世昌——“致远”舰管带
原名永昌,字正卿,1849年出生,广东番禺龙导尾(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)人。幼年时被父亲送入上海的教会学校,接受西式教育。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,1874年毕业后,先后出任“琛航”运船帮带、“海东云”炮舰管带。1880年调北洋水师,先后两次赴英国接收扬威、致远两艘巡洋舰。在北洋海军管带中,邓世昌是唯一一位未曾出洋留学、实习的管带。
在黄海海战中,邓世昌指挥的“致远”舰由于护甲较薄,受到重创,且弹药用尽。邓世昌决意撞沉日舰主力舰“吉野”,但不幸“致远”舰遭到日舰攻击,引发鱼雷爆炸而沉没,邓世昌决心与战舰同存亡,拒绝救援,壮烈殉国。
